第一章 救生员职业概述
1819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游泳救生协会。
1993年成立国际救生联合会。
南宋,镇江救生红船。
1950年上海颁布第一部体育法规。
1979年上海成立游泳救生委员会。
2005年中国成立救生协会。
2007年我国加入国际救生联合会。
2007年11月游泳救生员成为一项职业。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出台,必须有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
游泳救生分为(游泳池救生)和(自然水域救生)。
游泳救生是(拯溺救难)的高尚事业,是人道主义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游泳救生的基本原则(防字当头,贯彻始终)。
1、岸上救生优于水中救生。
2、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
3、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
4、先救有意识后救无意识。
游泳救生的宗旨是(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游泳救生的指导思想(以防为主,施救要准)。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道德
1、珍惜生命,乐于奉献。
2、热忱服务,尽职尽责。
3、钻研业务,勤于进取。
4、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5、遵纪守法,诚实待人。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法律法规)。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守则有(7)方面。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履职认真。
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救助及时,分秒必争。
严守岗位,服从指挥。
团结协作,尽职尽责。
服务周到,举止文明。
游泳救生的中心是(安全)。
游泳救生的工作守则
1、热爱本职。乐于奉献。
2、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3、见溺勇为五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推卸,不拖延,不随意终止抢救。
4、严守岗位九不准。不使用手机,不会亲友,不兼任教练,不离岗,不串岗,不随意换岗,不吸烟,不聊天,不携带任何与值岗无关的物品。
5、精神饱满,仪表端庄。
6、遇事不乱,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相信组织,对人负责,对事负责,不随意发表个人见解。
第二章 救生游泳的基本技术
踩水
身体姿势
身体直立水中,稍前倾,头露出水面。
腿部技术
分为(两腿交替蹬夹水)和(两腿同时蹬夹水)。
两腿交替蹬夹水:屈膝,小腿和脚外翻,膝内扣,用脚掌和小腿内侧向(侧下方)蹬夹水。
两腿同时蹬夹水:同蛙泳腿动作相似,大腿动作幅度小。用小腿和脚内侧向侧下方蹬夹水,两腿未完全蹬直时再次收腿。
臂部技术
两臂弯曲,手和前臂在胸前做向外向内的摸水动作,向外时掌心稍向外,向内时,掌心稍向内,手掌有抱压水的感觉。
配合技术:腿和臂1:1,蹬夹水手向外。
反蛙泳(核心收紧,肚子往上顶)
可衔接(托枕、托颌、托双腋)等进行拖带运送。
身体姿势
身体仰卧水中,自然伸直,脸部露出水面。
腿部技术
类似蛙泳腿的动作,膝关节不能露出水面,
臂部技术
两臂自然伸直经空中在肩前入水,然后曲臂高肘,掌心向后,手和前臂对准划水方向,用力在体侧划水。
配合技术(1:1:1)
手划水与脚蹬夹水同时进行
手滑水和脚蹬夹水交替进行
侧泳
身体技术
身体侧卧水中,稍向胸侧倾斜与水平面成(10-15度)夹角,头的下半部没入水中,下面的臂向前伸,上面的臂置于体侧,在游进时绕身体的纵轴转动。
腿部技术
包括(收腿、翻脚、蹬剪腿)三个动作。
收腿动作:上面的腿屈髋,提膝向前收,大腿与躯干成90度,小腿与大腿成45度,下面的腿髋关节伸展,小腿向后收,膝关节尽量弯曲,足跟靠近臀部。
蹬剪腿动作:上面的腿,以髋关节为支点发力,大腿带动小腿稍往前伸,以脚掌对准蹬水方向,由体前侧向后方加速(蹬水),下面的腿,以脚面和小腿对准蹬水方向,用力稍向下,再向后伸膝(剪水),与上面的腿形成蹬剪水的动作。
臂部技术
当下面臂开始划水时,上面臂做(前移)动作,上面臂开始划水时,下面臂开始做(前伸)动作,两臂在胸前交叉。
配合技术
当上面臂入水后,下面臂开始前移并收腿,上面臂划到腹下开始做推水动作时,下面臂向前伸,腿用力向后做蹬剪水动作。
上面臂开始划水时,逐渐呼气,臂划到腹下推水时转头吸气,移臂和入水时,头还原并闭气。
潜泳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常用于(水下搜寻),救助溺水者,分为潜深和潜远。
潜深分为两腿朝下和头朝下潜深法,两种方法都是自下而上用力划水。
潜远
蛙式潜泳方法:在游进中头与躯干始终保持水平姿势,头的位置应稍低于蛙泳头的位置。
蛙式长划臂潜泳方法:与蛙泳时腿的动作的区别是收腿时髖关节屈的(较小),双膝分开也(较小),蹬水向(正后方)。
爬式潜泳方法:两臂向前伸直,手掌并拢,头在两臂之间,只用双腿做爬泳打水动作向前游进。
抬头爬泳
身体姿势:
头露出水面,身体保持流线型,身体围绕纵轴有节奏转动,两眼注视前方目标以保持身体平稳向前。
腿部技术:
两腿自然伸直,两脚稍向内扣,踝关节放松,打水时髋关节发力,以大腿带动小腿做鞭状上下交替打水动作,打水幅度(30-40厘米),脚不要打出水面,自由泳腿脚打出水面。
臂部技术:
由入水,抱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5个环节组成。入水点近,划水路线短,手臂入水保持高肘动作,肘部不能下沉,臂的动作不能停停顿,尽快划水和推水。两臂配合技术有前交叉,中交叉,后交叉,一般采用前交叉配合游进。
配合技术:
六次打腿两次划臂。
第三章 游泳救生的观察与判断
观察的方法:扫视法、环视法、跟踪法。
观察的要求:
1、明确观察责任区
2、主次兼顾
3、不同观察区域互相结合
4、不同时段的观察,中场时段偏重观察有无技术不佳的游泳者进入深水区,有无被家长安置在池边的幼儿,中小学专场时应增加中、浅水区域的观察岗位。中小学20人班,必须配有两个教练一个救生员。
5、对不同人群的观察
6、交接班时的观察
不同溺水者的常见表现
疲劳溺水者:间歇呼吸可能挥手,身体接近水平姿势,面部(焦虑)移动缓慢。
不会游泳溺水者:争取呼吸,两臂横伸,上下拍水,两脚垂直,踢水或打水无效,身体垂直,面部(恐慌),或浮或沉。
受伤溺水者:间歇呼吸,受伤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身体倾斜,面部(痛苦),原位停滞。
昏迷溺水者:没有呼吸和动作,身体俯卧,面部(呆滞),没有移动能力。
游泳救生的判断
游泳救生员对观察的情况作出反应,判断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游泳救生员采用的救生措施是否得当。
对不会游泳溺水者的判断,极少挥臂或呼救,对指令没有任何反应。
对游泳技能较差落水者的判断,能挥臂和呼救,可以依据救生员的指示行动。
对受伤溺水者的判断痛苦,痛苦呼救,对指令的反应差,可能更多的关注受伤部位。
对无意识溺水者的判断,可能漂在水底和水面之间的任何位置,面部可能朝上也可能朝下,无任何呼救行为对指令没有反应。
判断的要求
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迅速、果断、准确)的判断,能够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及时、规范)的救生技术。
游泳救生观察区域的划分
直线切割法:用直线将泳池的水域面积平均切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作为各救生岗位的主责区。对岸救生岗位和旁近救生岗位主责区近端1/2的水域为次责区。
弧形切割法:以每个救生岗位为圆心以小池10米或大池15米为半径切割水域为主责区,再延长小池5米或大池10米切割水域为次责区。
非标准游泳场所观察区域的划分
按水面积划分法:每一救生岗位观察区域主责区的最大面积控制在250平方米之内。
不留盲区和死角划分法:针对各类嬉水娱乐型游泳场所划分观察区域的方法,本着消除事故隐患的原则,可以采用直线切割、弧形切割和重点布岗以及增加流动岗位等方法来划分观察区域。
第四章 游泳救生的赴救技术
间接赴救技术
在游泳池内(使用救生器材)对(清醒的)、(正在挣扎的)溺水者,(优先选择)的一种赴救技术。
救生杆
不能用救生杆捅、打,始终放在救生员方便取拿的位置。
救生圈
抛掷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在抛掷带有系绳的救生圈,一定要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
岸边救生浮标
通常用(泡沫材料)制成,以(红色)为底色,末端附有手环或扣节。溺水者距离岸边(2-3米)时,才能抛掷。抛救时不要直接抛向溺水者头部,避免扣环伤到溺水者。
其他救生器物:长毛巾,打水板,绳子,木棍,有浮力的物品。
直接赴救技术
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个环节,分为器材直接赴救和徒手直接赴救。
器材直接赴救
1、入水(3种)
跨步式
采用左肩右斜或右肩左斜的方式,将救生浮标横置于(胸前)并经过(腋下),手扶救生浮标中间下方,成抱胸姿势,拖绳置于浮标和胸前,入水时口鼻不能没入水中,眼睛盯住施救目标。
蛙腿式(同跨步式)
鱼跃式
入水前或入水时将救生浮标抛于(体侧)或(体前侧),入水后迅速把头露出水面。
2、接近(3种)
蛙腿式或跨步式入水,入水后将浮标经过胸前置于(腋下),采用(抬头自由泳)以最快速度游向溺水者,(2-3米)急停观察,游到最佳施救位置。
鱼跃式入水,入水后迅速使用(抬头爬泳)接近溺水者,(2-3米)急停,将救生浮标横置于胸前,游到最佳施救位置。
接近清醒溺水者
接近水面昏迷溺水者:靠近溺水者背后,用救生浮标将溺水者托起,使溺水者口鼻朝上。
接近沉底溺水者
3、拖带
将救生浮标置于胸前并穿过腋下,双臂由溺水者背后经其腋固定溺水者,手肘处于溺水者腋下位置,(小臂)向身体方向发力,溺水者的头部要(偏向)救生员头部一边。
4、双人上岸
上岸口令:
1、岸上救生员到位,就位。
2、接手,接另一只手(交叉手抓握)
3、准备转体180° 听我口令一、二、三、走
4、准备提拉上岸 听我口令一、二、三 、走(岸上救生员一膝抵住溺水者脊柱)
5、双手置于胸前,腋下穿握
6、准备拖至安全区 听我口令一、二、三 、走(施救者上岸)
7、护颈托膝,转体90°,护头护背 慢慢放倒
8、整理头、手、脚,报告考官操作完毕。
徒手直接赴救技术
1、入水技术
跨步式
蛙腿式
鱼跃浅跳式:两臂(由下而上)摆动入水
直立式:身体垂直水面,一手捏鼻,一手护下腹或护胸。
2、接近技术
背面接近,两米急停。(1-2米)
侧面接近,3米急停,抓住溺水者(近侧手腕部)。
正面接近,3米急停,(调整好呼吸)再下潜至溺水者(髋部)以下,双手扶溺水者髋部,将溺水者转体180度。
沉底救生,直接下潜至溺水者身旁,双手托腋,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
3、解脱技术
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主要包括(手臂被抓)、(头发被抓)、(颈部被抱持)、(腰部被抱持)、(双腿被抱持)、(双人抱持)等几种情况。
转腕解脱法适用于单手臂被异侧手抓。
推击解脱法适用于单手臂被同侧手抓。
一、 头部解脱法
1、 扳指法:同侧手压腕,低头,异侧手扳指(也可两手同时扳中指),异侧手抓手腕提拉(同时同侧手抓手指,此时不能脱手),至溺者身后,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2、 压腕推肘法:异侧手压腕(异侧手虎口压腕),低头体前屈,同侧手托肘,躬身前顶,上推单肘做反关节动作(肘高过头),至溺者身后,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二、 背面颈部被抱:收下颌,(低头、躬身、翘臀)观察上下手,异侧手压腕,同侧手托肘、上推做反关节动作(肘高过头),撤头至溺者身后,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三、 正面腰肘同时被抱(夹鼻推颌法):观察脸部朝向,(低头、躬身、翘臀)弓身抽手,夹鼻推颌,搂转腰,转至溺者身后,(可用夹鼻手直接夹胸,搂腰手不要脱手,做好交接)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四、 背面腰肘同时被抱(扳指解脱法):低头观察上下手,(低头、躬身、翘臀)弓身抽同侧手压住双手(抽同侧手,压同侧手腕部),抽另一只手压住双手(抽异侧手压异侧手腕部),(手从腕部滑至中指)扳中指上举
下蹲,撤至溺者身后,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五、 单手被双手抓握:掌心向内,虎口向下,用力推击异侧手腕部,肘关节回击同侧手腕部,拉至溺者身后,有效控制,开始拖带。
理论考试
双腿被抱持:一只手夹鼻推颌,用力向前方推出,另一只手(紧抱溺水者头颈部)
双人抱持解脱法:可采用(夹胸蹬离解脱法)和(托腋蹬离解脱法)。(认清)谁是溺水者,提起一脚紧贴被抱持人(胸部),用柔力将被抱持人蹬离解脱。
4、拖带技术
一、托腋拖带:反蛙泳
二、夹胸拖带:蛙泳腿或侧泳腿
三、托枕拖带:(侧泳)或(反蛙泳)
四、托颌拖带:(反蛙泳)
五、双人拖带:救生员用靠近溺水者一侧的手臂托在溺水者的(腋下),(侧泳)。
5、上岸技术
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双人上岸)优于(单人上岸),(水中救生员)发出指令。
第五章 游泳救生的现场急救
增强救生员(职业道德教育与技术培训),低氧血症及其产生的酸中毒会导致心搏骤停。
2、溺水后人体的生理变化
几秒钟感到头晕,恶心
10-20秒昏厥或抽搐
30~45秒昏迷瞳孔散大
60秒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10分钟脑细胞死亡
3、溺水分级
轻度小于一分钟神志清醒,
中度一到二分钟神志模糊呼吸浅慢,不规则
重度三到四分钟面部肿胀青紫双眼充血
4、溺水者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溺水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呼吸
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
皮肤苍白或紫绀
5、心肺复苏
完整的心肺复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后续生命支持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阶段是溺水后四分钟内的初始处理阶段,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循环三个步骤。现场心肺复苏技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
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观察溺水者胸腹部是否有起伏,5-10秒。
开放气道,包括仰头抬颌法和推举下颌法。
按压方式,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翘起,双臂伸直夹紧,上肢与溺水者水平面垂直,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成人溺水者按压深度至少五厘米,但不超过六厘米,婴儿四厘米,儿童五厘米,大约身体的1/3。
人工呼吸时,吹气的量范围在500~600毫升为宜,有脉搏无呼吸,每6-8秒吹气一次,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但不超过120次,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中断按压时间在10秒以内以确保每次按压后胸部完全回弹,按压与吹气次数以30:2的比例循环进行,每五组或每二分钟交换一次按压人员。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触摸到大动脉开始搏动,瞳孔由大变小,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面部皮肤由紫绀转为红润,手足温度略有回升。
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现场环境不安全。
A开放气道B呼吸支持C胸外按压D电击除颤
常见外伤类型:开放性损伤,有效止血防感染。闭合性损伤,冷敷减轻疼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
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止血方法:
直接加压止血法
指压动脉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伤口近心端5厘米的良好部位,每45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时长1-3分钟。
填塞止血法
第六章 游泳公共卫生和安全常识及游泳池救生管理
游泳前要先淋浴,排泄物必须排入水槽或痰桶内,不能(空腹、饱餐、酒后)游泳,人在空腹时血糖低游泳容易引起大脑缺氧,饱餐后胃与心肺负担过重容易引起呕吐和身体不适,酒后运动神经失控。游泳前做好热身活动,不做易致伤害事故的活动。发现有人潜水嬉闹跳水,等危险活动应及时处置,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
游泳时的自我呼救,想方设法慢慢靠岸,等待是旧仰卧漂浮休息,身体垂直漂浮休息靠池边自我救助
呼救
水上漂浮休息:仰卧和身体垂直
靠岸边自救:保持镇静,向池边靠近,高声呼救,找支撑物,仰卧水面或垂直放松。
肌肉痉挛自救
手指肌肉痉挛解救法:先将手握拳握紧,然后用力张开伸直,反复几次。
小腿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然后用力下按上扳,反复几次。
小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先伸直患腿,一手按住膝盖或小腿部位,踝关节屈,一手抓住脚趾用力后扳并蹬直患腿,反复几次。
脚趾肌肉痉挛解救法:做脚趾伸和屈的动作,反复几次。
安全标志设置
警示牌:禁止跳水禁止嬉水打斗滑道,禁止跑步浅水区深水区水深标识牌
告知牌:游泳场所示意图绿色通道残疾人通道救生器材标志牌个工作室,标识牌水温室内外气温
须知牌:游泳者须知,游泳安全须知,紧急抢救程序须知。
游泳池救生管理
观察台的高度应在1.5米以上,在标准游泳场所,至少设置四个观察台,观察台上应配备救生员随手可见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救生浮标等。
急救器材药品及其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正常使用。
救生员的装备及配备,必须穿着统一的救生员服装(橘黄色),必须配备救生哨,必须配备急救包,可佩戴保护性物品,如太阳镜太阳帽。
游泳人员人均有效水面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米),救生员连续值岗不应超过(2)小时。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泳池应至少配备(3名)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每增加250平方,增加一名救生员。
联络信号一般分为手势信号,哨音信号、对讲机联络信号,警铃信号。
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紧急情况下信号发布,
二确定现场指挥者
三实施抢救人员的分工
四应急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安置地点的设置
五确定事故发言人
第七章(不考)
第八章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目的在于(确立)、(变更)、(解除)以及(终止)劳动合同。
2、消费者有(安全权)。
3、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地核查。
4、许可证到期应提前(30日)申请办理续期手续。
5、主管部门检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不少于(两)人。
6、开展游泳培训,教练应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国家职业资格。
7、游泳池浅水区水深应(不大于1.2米),儿童游泳池的水深应(不大于0.8米),带出发台的游泳池水深应(不小于1.35米),在湿润状态下地面净摩擦系数应(不小于0.5),游泳池的水温应(不低于26°C ),游泳池的水面水平照度应(不低于200L x )。
8、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上的,每增加250平方增设1个观察台,救生观察台高度应(不小于1.5米)。
9、游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应(不小于2.5平方米)。
10、争议的解决: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初级救生员(不少于40个)标准学识,实操课按(1:15)配置教师和器材。
#小程序://汉岳/G14UWNRxejaeZ4l
点进去后生成新学员,输入微信名,输入手机号19662162198,不需要编号,点击左下角同意即可